“共享”的概念
显然,要建设共享农庄,就要深入理解“共享”的概念。共享,并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使用,那是“分享”而不是“共享”。那么,共享是什么?我们认为,共享的本质是“共持分享”:共同持有,分别享用。
具体而言,虽然农村建设用地的“三权”被“分置”,但由于“房地不可分离原则”的作用,当宿主自掏资金在农民宅基地上建房并拥有20年使用权时,客观上,“宿主”(使用者)与“地主”(土地所有者)就形成了“共同持有”的关系。同时,作为宿主之一的“冬季候鸟”会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不在海南,那么,共享农庄投资,共享农庄就会有别的宿主(夏季创客、城市居民、常规游客)来分别或交替使用。
扶贫济困型
引导消费者及投资主体与贫困村或贫困户直接对接,消费者贫困户的农作物或者承租贫困户的农地、农房,三亚共享农庄,贫困户通过出租土地、房产或以土地、房产入股获得财产性收入以及通过打理农庄获得务工收入,实现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。
文化创意型
立足特色资源,吸引各类艺术家、创客利用品牌设计、故事挖掘、艺术再造、农业科普等文创艺术方式,打造特色农庄。
时下,共享经济正在从一个新鲜事物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,共享农庄合作,从大街小巷的共享单车到共享充电宝,共享模式的成功盘活了许多周边资源。那么你是否想过,农业也能共享呢?下面就来看看国内外四大共享农庄典型案例。艾米的农场由一位60多岁的妈妈和她30岁的女儿共同经营。这个家庭曾经经历过破产,共享农庄招商,在朋友的帮助下依靠借贷租下了近60亩的农场,两位女性面对庞大的农场规模显得力不从心,多亏朋友与志愿者对接参观服务和耕种,母女二人随后便以此为理念,将农场打造成完全开放式的随性经营。